当前关注:识变、应变、求变 石化企业谱好破局“三部曲”

2023-06-06 10:11:11  来源:期货日报网

今年以来,原油由于俄乌冲突不断、美联储连续加息、OPEC+成员国联合减产等,价格波动剧烈。作为与原油息息相关的大类品种,化工品的价格走势受到明显影响。近期,石化板块上市公司一季报陆续出炉,增营收不增净利的特点明显,且板块内出现分化,不少企业亏损进一步扩大。认清行业现状、找准发展问题、采取应对策略,成为石化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路上破局“三部曲”。


(相关资料图)

[1][一季报显示化工企业经营压力仍存]

翻看近期公布的上市公司一季报,部分基础化工板块上市公司不同程度盈利下滑,甚至有公司受到下游需求走弱的影响,出现主营产品减停产的情况。

期货日报记者观察到,今年石化板块一季度业绩普降,呈现增营收不增净利的特点,并且板块内部出现分化。其中,聚酯行业龙头荣盛石化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65%,净利同比增长75%;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98%,净利同比增长仅18%;2023年一季度,陷入亏损窘境。类似的,万华化学作为国内MDI龙头,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98%,净利同比增长145%;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13%,净利同比增长-34%;2023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0.37%,净利同比增长-24.58%。

“整体而言,能源企业表现亮眼,其中“三桶油”加大降本增效力度,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95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增长34%。化工企业表现略弱,去年下半年连续两个季度亏损,今年一季度处于温和复苏态势,其中炼化一体企业表现较好,实现板块总体的扭亏为盈,而以化工业务为主营的企业表现一般。”南华期货能化总监戴一帆表示,油化方面以桐昆股份为例,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增长-132.6%,环比亏损缩窄72.8%。

对此,记者了解到,石化板块业绩下滑与海外局势不明朗、原油价格波动加大、全球经济下行周期等复杂形势相关,也与下游消费疲弱相关。俄乌冲突爆发后,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炼化企业成本抬升,但下游需求并无亮点,下游企业对于高价原料的接受程度较低,导致中间化工品利润被压缩。

一季报化工企业的数据并未扭转局面,侧面反映出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今年油价大幅回落的情况下行业利润仍旧没有明显改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内化工行业产能快速增加,整体处在产能偏过剩周期,需要利润持续压缩来刺激部分落后产能淘汰,从而改善产业现状。”浙江明日控股集团副董事长邵世萍表示。

“从PDH装置来看,今年受制于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以及新装置投产,PDH利润从最初的2000多元/吨一路缩水至负值。油制烯烃、MTO等装置也出现负利润的情况。”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卓瀚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今年和明年还有超过800万吨/年的PDH装置投产,聚丙烯装置也有超过500万吨/年的新装置投产。

大投产背景之下,化工企业利润不断收缩,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势必演变成一些老旧产能或者成本没有优势的产能停车,从而进行产业重整。

“进入扩产周期,化工企业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最主要风险还在原料端。原料端关系到化工生产的利润,因当前局势仍然较弱,原料端的价格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黄卓瀚称。

“一季报评估下来,目前,产业利润集中在上游,需求复苏仍显不足,下游化工企业想要过上“好日子”,一方面,需要上游让利,成本下移将促使产业利润重新分配;另一方面,需求复苏力度不及预期,企业需要做好风险防控。”戴一帆称。

“聚烯烃企业也多处于亏损状态,不同原料来源表现虽有差异,但整体盈利能力不佳。”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牛卉认为,需求的改善才能推动价格的上涨,从而带来盈利的改善。但今年需求发力仍显不足,商品价格下行,成品库存攀升,成本传导并不顺畅,盈利能力较难改善。

[2][成本端成为化工市场主导因素之一]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市场对于需求端的修复抱有较强期待。

“然而,春节期间订单清淡,这样的现状给市场泼了一桶冷水。”戴一帆表示,整个一季度,市场都在反复交易弱现实与强预期。与此同时,需求端无法给予强驱动,成本端原料价格明显下移,自然而然,成本端就成为市场主导因素之一。“能源(原油、天然气、煤炭)价格重心下移,化工品从石脑油到乙烯、丙烯、PX,价格重心也在下移,化工品定价区间不断下沉。”他称。

“最近化工品走势受成本端影响较大,油化工整体处于大炼化集中投产后产能相对过剩阶段,供需结构性矛盾并不算突出。”紫金天风期货分析师刘思琪表示,原油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和自身供应偏紧两方面因素的博弈下,波动幅度较大,而在成本驱动下,油化工跟随原油波动,不同油化工品种的波动存在差异,这个差异与其基本面有关。在她看来,5月原油市场呈现宽幅振荡、波动率较高状态,油化工品种处于供应过剩周期,自身基本面驱动一般,跟随宏观情绪和原油市场波动。

对此,嘉悦物产集团浙江中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叶辰表示,今年化工品或多或少都面临产能投放周期带来的供应释放压力,在国内需求逐步复苏、海外需求回落的过程中,整体需求无法持续共振,产业链总利润较难扩张,最终出现利润收缩问题。”在叶辰看来,成本端多数时候容易被市场用作化工品定价的锚,油、煤、气价格上的波动以及预期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国内化工品期货市场表现。

目前化工行业处于扩能周期,部分化工品已经步入产能过剩阶段。

“当前的扩能周期内,成本端仍然是化工市场的主导因素。”邵世萍表示,化工市场背后的主要逻辑是成本。产能步入过剩周期的化工品,在成本支撑下,上游生产企业因利润收缩而减产,该品种供需格局趋于紧平衡,从而实现阶段性利润修复。“利润修复后,上游生产企业的回归导致化工品再次进入供应过剩局面,市场重新回到成本支撑状态,这便是目前化工市场多数品种的现状。”她认为,当下来看,多数油头化工还是通过低利润、低开工的形式保持产品供需格局处于相对紧平衡格局。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公司产研部烯烃组主管欧阳帆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成本端是影响化工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能说是全部因素。“以PP为例,在这波PP价格的流畅下跌过程中,原油、丙烷、甲醇、煤价格的一致性下跌肯定是主要原因,但同时也要看到,PP市场需求疲弱和全球宏观经济脆弱。以甲醇为例,煤价下跌确实是主导因素,但进口增量和下游MTO大面积停车也不容忽视。”

“今年的情况和去年明显不同。”欧阳帆表示,去年,能源如原油、煤炭、天然气价格处于较高水平,造成的结果是利润集中在最上游,下游的日子“不好过”。今年,利润从最上游慢慢传导,但由于下游终端需求未见明显起色,利润从中游传导至下游并不顺畅。“我们前段时间调研了一家化肥企业,今年是其成立60年来第一次一季度出现亏损。”他称。

在他看来,国内化工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增速较快的问题困扰着大部分产品,且多数化工品面临高库存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订单来消耗。

[3][实现逆境中突围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在市场情绪变化迅速、国际形势持续动荡的情况下,很多化工企业提高了风险意识,制定了更为稳妥的经营策略。可以看到,近年来,石化行业依靠科技进步、综合实力提升,形成了规模优势、龙头效应。此外,各企业向现有产业的上游进行延伸,做大做强产业链,以抵抗行业波动的风险,打造一体化产业链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炼化企业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实现炼化资源优化整合。炼化企业具备完善的油化产品结构,不同产品间协同效应增强,能够形成具有韧性和稳定性的供应链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刘思琪称。

此外,经历过去几年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波动后,化工企业面对如今产业景气度的下行,也充分地认识到周期性的经营困难以及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正在积极采用主动管理的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期货市场。

叶辰表示,现如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申请期货交割品牌或者厂库,为实物与期货的连结架起桥梁;另一方面,不少化工企业成立了期货管理部门,组建专业团队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此外,部分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或不便直接开展期货交易的企业,也开始积极通过含权贸易,满足自身个性化管理需求。

对此,欧阳帆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的风险意识逐步增强,对于期货、期权等市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风险。同时,不断完善产品产业链,提升抗风险能力。

“今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化工企业主要面临成品库存高企、库存贬值以及资金周转率低的压力,且成本的大幅波动也给原料采购节奏、上下游订单锁价提出了更高要求。”戴一帆表示,化工企业利用好衍生品进行对冲就变成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据他介绍,目前,化工企业利用期货工具的成熟度逐渐提高。譬如,建立模拟库存,锁住采购成本、加工费,以应对商品价格波动。以期现结合的形式,用套期保值来对冲库存敞口,降低存货风险;以基差交易的模式,优化购销价格,赚取基差收益,用基差定价服务来降低客户贸易成本。利润保护方面,可以使用期权工具。“今年3月,某下游聚酯工厂需要进行买入套期保值,以锁定5月中旬的销售订单利润。工厂在TA2305合约5500元/吨附近买入行权价5500元/吨、为期一个月的看涨期权。5月12日,期权到期,TA2305价格达到5700元/吨,工厂平仓了结。”戴一帆称,通过此番操作,企业规避了PTA价格上涨带来的原料成本风险,以一定的期权费锁定了成本价格,进而锁定了企业利润,实现了稳定经营的目的。

“对化工企业而言,最大的风险来自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以及库存贬值的风险,可以采用灵活的期货或者期权套保策略进行对冲,把收益预期放低。”邵世萍表示,根据企业生产订单,通过套期保值,可以提前锁定原料和成品价格,对生产利润进行一定的风险把控。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在逆境中突围,化工产业链企业一是要降低库存,加快周转率,改善经营现金流,为稳定生产提供保障;二是要主动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功能,锁定生产利润,降低价格波动风险;三是要与产业链上有能力的服务商合作,维护销售渠道、树立品牌效应,保障产品有效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对于化工企业来讲,未来仍要加大衍生品业务人才培育和引进,建立完善的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抗风险能力。”欧阳帆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