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攀爬、踢足球……五彩斑斓的儿童友好公园内,洋溢着儿童的欢声笑语。
公园是儿童快乐成长、感知自然的重要场所。去年12月,《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印发,明确以“安全健康、自然趣味、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为原则,增设儿童游乐场地并配置沙坑、浅水池、滑梯等游乐设施,完善公园适儿化改造、游憩设施建设。
(资料图片)
标准引领完善规划
浙江省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经过专家评审、公众参与等环节,征求多方意见建议,印发《温州市儿童友好公园设计指引及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儿童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公园实际功能分区和自然特性,科学配置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求的服务设施,规定游乐设施应根据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等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分类设置,打造安全有趣、文明友好的公园环境,到2025年,基本实现儿童友好公园全覆盖。
浙江省杭州市制定并发布《2023年杭州儿童友好10条》,从儿童友好空间、交通出行等方面,为儿童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鼓励各地探索服务儿童需求的新理念、新举措,打造停放儿童推车、滑板车等儿童专用车的“小伢儿停车场”不少于10处。
福建省福州市体系化打造儿童友好公园,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编制《福州市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指引(试行)》,从总体布局、场地设置、配套设施等方面明确建设指标,进行适儿化建设,将城市公园建设成儿童亲近自然生态环境、丰富自然认知体验的空间。推进儿童专类公园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以打造福州市儿童公园为示范,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对标提升,不断完善公园硬件配套设施,优化公园景观,丰富活动空间,提升服务业态,形成城市公园适儿化改造项目清单。
系统推进精心打造
以“1米高度看世界”,让儿童视角贯穿于城市建设始终,是多地打造儿童友好城市的原则。
去年年底,上海市黄浦区积极打造环境适幼的儿童友好型公园。南园滨江绿地毗邻黄浦江,公园内的儿童游乐设施充分体现了儿童友好型公园的服务宗旨。儿童可以带上工具来人造沙池里玩沙子,旁边还贴心地设有适合儿童身高的洗手池,周边的攀爬式滑梯也免费对外开放,充分体现了“儿童友好”。
广东省深圳市首个社区级儿童友好公园——益田社区儿童友好乐园于近日开放。规划期间,益田社区邀请设计师深入调研,聆听儿童需求。乐园设置了沙池游戏区、绿岛游戏区等五大区域;创造了两大游戏路线:一是以无障碍游览为特色的游戏路线,能快速带领儿童游览功能区;二是以自然探险为核心的游戏路线,由儿童自主摸索出的行走支线构成,增添个体的游玩乐趣。
临近六一儿童节,江苏省无锡市大溪港湖湾儿童友好公园开园,这是全市首个以儿童为主题的湖湾公园,构建起集自然科普、全龄游乐、亲子休闲于一体的自然教育课外实践基地。以“儿童友好+生态”为理念,依托人文和自然资源,结合太湖水源地、渔文化、湿地珍稀鸟类保护等生态特色进行适儿化改造,增添儿童娱乐、丛林探险等特色娱乐场地,打造开放共享、亲近自然生态、家庭亲子互动的公共空间,让儿童在此释放天性、全面发展。
功能拓展满足需求
多地在公园设计之初,融入儿童友好理念,每个环节都考虑儿童需求,提供体验自然、享受游戏、激发创意的户外活动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奔跑、亲近自然,还能在玩耍中学习课外知识。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从儿童需求出发,推动儿童友好场景落地生根。从主题设计到细节构造、从硬件设施到人文内容,打造集玩乐、阅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室外“童趣乐吧”和室内“幸福学堂”。精准挖掘城市边角地、公园绿地等打造儿童口袋乐园,为儿童提供更多休闲玩乐场所。此外,延伸儿童友好公园覆盖触角,丰富服务内涵。九山公园北麓山坡以公园原有自然风景为基础,新增2500平方米的儿童乐园;中山公园将“儿童友好”与“童年记忆”“时代情怀”相结合,从空间改造提升、儿童体验升级和儿童教育深化等方面打造儿童友好公园,开辟红色、非遗等20条主题研学线路。
河北省保定市注重儿童亲子游乐公园建设,粉色的小兔子乐园、浪漫的云朵乐园、可爱的松果乐园……主题鲜明、造型生动、趣味十足。公园里随处可见的1米高度标识牌、便捷舒适的活动空间、坚实可靠的防护设施等,让“儿童友好”一步步从概念走进现实。公园场地采用聚氨酯塑胶面层,色彩明亮、安全透气,场内配备大型滑梯等娱乐设施,还配有包括攀爬藤网、蹦床单杠等在内的儿童无动力设施,为儿童提供了广阔、健康的户外玩耍空间。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打造“15分钟儿童娱乐活动空间”,辐射城区294个公园。禅城区保留原有生态基底,打造森林乐园并计划设计远古沙丘、趣味球场等六大主题设施,面向周边多个社区、服务全年龄段的儿童,建设多时段开放的游乐公园。同时,打造功能复合的地标式廊架,结合地形和设施,形成多元丰富的游戏空间,建设儿童活动区,配备摇摇乐、跷跷板、秋千等活动设施,全面满足儿童休闲游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