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和氏篇》: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于荆山,奉献楚厉王。
(资料图片)
2、厉王以为石,刖其左足。
3、武王即位,和复献之,王以为诳,刖其右足。
4、后文王即位,和抱璞泣于荆山,泪尽而继之以血。
5、王见状,使人问其故。
6、和答曰:“臣非悲刖,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王命匠剖之,果得宝玉,名为“和氏之璧”。
7、因感其忠,悯其刑,封和为零阳侯,和辞而不就。
8、“和氏璧”产生的时间和地点:1.时间:春秋时期楚厉王至楚文王,即公元前757至公元前677年约80年之间。
9、2.地点:楚国的荆山,即今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境内。
10、问题之一:和氏璧是什么材质?猜想1:独山玉河南南阳独山玉的产地与卞和所在的湖北襄阳最近,所以独山玉的可能性较大。
11、然而独山玉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开采利用,至卞和所处的春秋时期已普遍流传,楚国的玉石鉴定高手们没理由不识独山玉。
12、猜想2:和田玉不管是和田籽料还是山流水料,都特征明显,当时宫中不乏玉石鉴定高手,由此可见卞和所献的一定不是和田玉,所以造成冤案。
13、猜想3:拉长石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和氏璧为拉长石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是根据唐末道士杜光庭的记述“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符合拉长石的变色光学效应,且杜光庭曾随唐僖宗入蜀避乱,亲眼见过传国玉玺,其描述应该可信。
14、但拉长石和玉石肉眼看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传说中的和氏璧是玉璞状,有较厚的皮壳,拉长石却未曾见到似有皮壳的形态出现过。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