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 | 地球人,冷暖应自知

2023-08-08 18:59:49  来源:新民晚报

已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气候变化成了我每年都会写的题材——报道科技新闻,写;随笔,也写。是的,准确地说,是全球气候变化,而不是变暖。你感受到的,未必是暖,也许是极寒,更常常是看似与冷暖关系不大的极端天气事件。

这个夏天,关于气候变化的新闻有点多。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宣布,7月3日(17.01℃)和4日(17.18℃)连续两天创下有记录以来地球平均气温最高纪录。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在7月30日这一天,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创新高(20.96℃),成为自20世纪80年代该机构开始监测相关数据以来的最高温纪录。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南极海冰面积目前正处于自有记录的4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资料图】

而在所有这些数据背后,科研人员往往会有“纪录很快会被刷新”“人类排放极有可能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游戏规则可能已被改变”等研判。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甚至预言,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到来。世界气象组织预测,未来五年中,至少有一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可能性至少有98%。

比上述拗口的气象数据分析更直观的,是日渐成为新常态的极端天气。我们大概未曾见过接二连三“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台风,有风停止编号后还在陆地上长驱直入毫不留情地制造暴雨,有风旋转打弯不停歇、忽左忽右忽强忽弱、一个多礼拜了还在海上“思考人生”……世界天气归因研究协会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近在眼前的危险:气候变化极大增加了今年夏天北美、欧洲和中国等地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全世界不迅速减少碳排放,未来夏天将更加炎热,这样的高温热浪将每2-5年就会发生一次。

在极端天气面前,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地球人都知道,极端天气新常态意味着什么。灼热的高温、叵测的风暴、致命的洪水、残酷的干旱、肆虐的山火……冷暖自知。

气象万千,变化多端,自然界本有它自己的套路,这也是科学家永恒的研究主题。然而,当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和影响越来越多地破坏了自然规律,数值预报也好,大模型也罢,都无能为力,人类无法精确预测未来趋势,或者即使看到了不远处的危险,也失去了有效应对的能力。不确定性,有时意味着更大的危险。

曾经,我们预测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首当其冲想到的是海拔高度较低的沿海地区,随着海平面的上升,会面临更多水患风险。不曾想,极端天气先来了。比如,在我国,北方城市亟需应对的极端暴雨强度大幅提升。当多少年一遇的强降水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城市排水系统和地表介质分布又该如何未雨绸缪?

放眼全球,皆是如此。每每城市看海,人们便会想起雨果的那句话“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些年又在讨论,“如果下水道是城市防雨防洪的上半场,海绵城市则是下半场”。或许使用的名词不一样,但世界各地都在努力建设海绵城市,期待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然而,我们显然不是要用新的工程建造为旧的工程建造打补丁,而是要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拥有良好的“弹性”,“恢复”自适应的“本能”。与自然为友的理念,比再多工程新技术新材料都更重要。

“我们仍然可以阻止最坏的情况发生。”古特雷斯说。不晓得,这句话的有效期还剩多久。而我,莫名想起了老歌里的一句词:冷暖哪可休……

文/董纯蕾